众所周知,墨刀原型是产品经理们最好的工作利器,高低保真原型都不在话下,结果有一个人不拿墨刀做原型,却喜欢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,举几个例子:
五色花:
飞机大战:

他就是被众多刀友所熟知的传奇人物——周祚栋大大。
关于我
刀友好,我是周祚栋,base杭州的一名普通产品人。
身上有过很多头衔,比如“公开课讲师”、“交互设计专家”、“模板大师”等,但我最喜欢的称号还是“产品体验官”。

周祚栋作品—WeUI微信原生组件库
因为我很喜欢去体验各种“有趣&无趣到极致”的产品,去思考产品背后的设计和商业逻辑,考虑如果由我来做,我会怎么做。
其实人来到这世上走一遭,无非就是来体验世间的酸甜苦辣的。享乐和吃苦都是体验,生活和工作也是体验,体验过后,再把自己的感受捋一捋,别有一番风味,以新的姿态,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周祚栋作品—分享海报
因为体验,所以分享。一味的埋头苦干创作,最终只会沦为井底之蛙。自己创作出来的东西,只有晒出去才启发思路,所以,我将作品上传到素材广场。
后来,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,我通过持续的创作和分享,让自己能力和见识飞快的提升,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同时在这个圈内也得到了很多的认可,并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。
现在,刀友们可以进入我的主页,查看复用我的作品,附上墨刀个人主页传送门:

走过路过不要错过,点赞下载关注来一波吧。
踏上产品路的一点思考
可以说,我是因为“墨刀”我才走上“产品经理”这条路的。

一开始还是比较吃力的,因为我也没啥产品或设计基础,就只能靠着临摹别的产品,而且当时墨刀组件也没有这么多,更是没有任何素材,甚至连取色器都还没上线,就凭着一股韧性,全身心投入进去创作,持续了大概1周时间,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一个作品。
在之后,就直接转岗负责产品这一块的事情了。
很多人会问我,自己是怎么理解产品,思考产品,学习产品,并指导自己的。
首先,需要明确一下「产品经理是什么?」
我觉得产品经理就是“发现问题、提出需求,找到用户体验与商业目标的平衡点,并且能够解决问题的人”。
-
了解公司的战略规划,市场、友商、竞争对手的动向。 -
懂得怎么搭配人手、调配资源、说服客户用户和群众。 -
在大家都垂头丧气的时候,兴高采烈找出路。 -
在大家都欢天喜地的时候,眉头紧锁看风险。 -
要比研发经理更会宏观把握产品发展。 -
要比销售更全面了解产品特性和卖点。 -
要比售前更知道不同客户的解决方案。 -
要比测试更懂得提前预判产品的弱点。
以上所述,似乎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有点高,不要被吓到了。事实上,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“要有同理心并善于做决策”就行。
了解完一些概念,在具体说一下产品设计,我主要分4步走:
2.拆分需求
3.整理汇总
4.原型需求
· 况且现在墨刀素材广场还提供了那么多丰富的素材,可以一键复用然后再稍作个性化调整,轻轻松松就能输出一个“高保真原型”。

所以在用户体验这件事上,我们无法兼顾到所有用户的感受,只能通过“少数服从多数”去照顾大部分用户的诉求。甚至有时候会舍弃掉一些用户体验,为了服务于“核心功能”而强制去培养用户习惯。
1.利用同理心,按自己理解把这个体验流程做出来。
2.参考一些竞品,对这个流程做适当的补充和完善。
3.通过会议的形式,征集大家的建议,与大家达成共识。
4.有必要的话,通过AB测试,去辅助决策。
以上的内容,都是产品的地基,上线后不断的修补工作,才能铸成大楼。
数量指标
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,产品用户数在“十万量级”、“百万量级”、“千万量级”甚至“上亿量级”的产品策略是大相庭径的。
基于这个指标去调整产品,也是极具有说服力的。
价值指标
基于这些反馈,产品必然会做出一些调整去符合市场规律,但不一定是功能的调整,也可能是内容分发这一块的调整。
但我这里说的“价值”并非片面泛指商业价值,也包含用户价值。比如,工具类的产品,会更多的考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,是否解决了他们的某些痛点,而非但从产品产生了多少交易,给平台带来多少利润,转化变现提升了多少。
运营指标
这个也很好理解,一个成功的产品绝对离不开好的运营策略。
为了达成拉新、留存、促活、转化等运营目标,产品功能确实需要配合运营去做一些更符合运营策略的功能,而且还需要给他们提供各种数据层面的采集和呈现。
经过多年的产品&项目经历,让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相对成熟的产品原则和方法论,特别是在“内容变现”、“知识付费”、“社交电商”等领域。
这让我在很多“产品大牛”面前更有底气,也为我以后要去做自己的产品铺路。
我一直都相信,只要我不断积累积累再积累,我以后的成就肯定不会止步于此。
如何学习成为产品
谈及做产品经理的感受,似乎无法仅仅用“有趣”一词去概括。
当方案通过、功能上线、用户认可的时候,我觉得我选择从事产品经理是一件“对的事情”。
当需求被否、莫名背锅、不被理解的时候,我又觉得要做好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真的好难。
回到“有趣”这个话题,我想说,有趣的人去做产品经理,那做产品经理就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。
有趣当然不够,产品经理已经不是一个轻松就能入门的职业了,还需要学习这11个方面:
上面那些是需要不断扩展的,但基础的关键词是:全情投入,坚守初心。
不管做产品还是做原型,我都会很认真去对待这件事,一旦开始就全身心投入进去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,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里面的“闭关”。
不过有时候会不知不觉的、很被动的陷入了一些细节里面出不来,这个时候就需要回头想想自己的“初心是什么”?
由于我是一个“细节控”,我做产品或做原型都会关注细节追求完美,所以回归初心能帮助我随时纠正,以免跑偏。

做任何事情都会涉及到时间规划,我个人习惯是:

1.比如,为了做数据分析,我去重点学习了数据库的增删改查导入导出,这样立刻就帮我解决了一部分数据采集的问题。(数据库)
2.比如,我有时候去追剧但是很多视频网站开了vip还得付钱超前点播,我就去找了一个视频网站暴露出来的接口,通过掉接口的方式解决了我追剧的问题。(这种一般是m3u8格式,利用chorm里面的插件可以直接播放过下载,或者直接通过fffmpeg下载)(追剧)
3.又比如,我受邀为墨刀录制线上课程时,我自学了视频剪辑,自己写教程脚本,自己配音,自己配字幕最后获得了一些关注和曝光。(墨刀录制课程)
我可能会被认为是个懒人,但在“思考这件事上”我从不偷懒。
遇到一个问题,除了想到用常规的方法去解决,我还经常会去思考如何用更“取巧”的方法去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更好。

周祚栋作品—豆瓣FM原型
平时,我喜欢“小而美”的产品,我认为好产品就应该“小而美”,简单清爽、极具匠心,把核心功能做到极致。
我目前一直在用的,也比较认可的 App 是:Pendo,但 mac 电脑端的 Clipy 我也会安利大家使用,当然电脑端的话墨刀也是我安利的首选。
Pendo 是一款不走寻常路的清奇笔记本 App,我喜欢这个App有4个原因:
-
画风清奇而且足够良心 -
可以写任何想法和计划 -
左滑创作,时间线显示 -
纯粹、无广告、零内购
Clipy 是一款来自日本开发者的剪贴板增强软件,优点如下:
-
记录无限制数目的剪贴内容。 -
选定剪贴内容支持一键粘贴。 -
10M的体积包含了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拓展功能。
在我的想法中,我认为未来的产品会有这么3个趋势:
我与墨刀
开头说了,我是因为墨刀才做的产品。
当时墨刀还没有开始收费,功能也没有现在这么多,当时用的是墨刀V1.0版本。即使是初版,但它还是解决了我跟朋友沟通不畅的问题,直观的原型比语言更有力。
自此,我一发不可收拾的跟“墨刀”紧密绑定到一起了,这就是我与墨刀“相恋”的故事。
墨刀在线演示、多人协作、轻松上手、快速创作、开发标注、项目管理等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优点,而我这边的关键词只有一个“用着顺手”。

不知道大家喜欢墨刀什么?
反正我是特别喜欢母版的“全局继承功能”,因为这个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,再也不用做一点改动就得每个页面都去检查并修改一遍了。
所以说我的小技巧就是希望大家善用母版这个功能,下面给大家看一下使用母版功能比较多的例子,看看谁能猜得出这里面总共用了几个母版?如果你来实现这些交互你会怎么做?
自己动手去试试就知道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巧妙的设计了。
以上就是祚栋老师贡献的产品干货啦,有没有吃撑的感觉?!如果,看完你还有任何疑问,请在留言区与祚栋老师交流哦。